文学院研究生“新绿”学术沙龙系列活动简报之五十四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10-25   浏览次数:407

1017日,文学院学术交流会于图书馆一楼写作指导空间进行。本次交流会的主讲人是来自16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张雯婷、高阳、李瑞昕、王朔、徐语晨位同学。

张雯婷同学的报告内容是关于作家林白的作品解读。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在林白早期作品中看到一些关于作者本人童年时期的影子。以《北去来辞》为例,浅析林白的风格转变。她的风格主要转变为从女性独白到两性交融,从私人房间走向公共领域。林白从最初的女性个体化书写转向了对男性困境的思考,从私语化的内心表白到倾听万物的声音,从房间走向更广阔的社会领域,都标志着创作风格的转型。

高阳同学的报告内容是“生命的抗衡 道德的拯救——论铁凝《秀色》”。《秀色》是铁凝的一篇短篇小说,围绕一个叫“秀色”的偏远山村缺水、打井的事件展开描写,并以女性的生存选择与生命状态为主要切入点,体现了铁凝关于生存意志对传统道德的抗衡、理性道德对生命尊严的拯救等问题的理性批判与思考,充满了对处于生存困境中的生命的理解和关怀以。

李瑞昕同学的报告内容是“小说《炸裂志》民族志小说的典范意义”。民族志小说作为一个新生概念,目前为止,对于什么是民族志小说,学界尚无统一界定。从已经问世的民族志小说的具体文本来看,其最大的特征在于表现范式的创新和结构模式的变化。阎连科曾经说过“不谈结构,就不要谈长篇小说”。如果从以上两个特征考察,阎连科的小说普遍具有“民族志小说”的风貌,而且毫无疑问,《炸裂志》是最具典范意义的。

王朔同学的报告内容是“《受戒》故事中的三渡模式与汪曾祺的人生渐悟”。汪曾祺自陈其文章是“苦心经营的随便”。本文总结了汪曾祺代表作《受戒》讲述故事的“三渡”模式,通过文本细读挖掘其散文文化风格背后精心布局的叙事结构。以对“三渡”模式的再解读,申明作家创作的美学主张与艺术追求,以及背后对民间文化的强烈认同。

徐语晨同学报告内容是“归乡模式下精神世界——《白狗秋千架》和《黑骏马》的归乡叙事”。知识分子和农民是五四以来文学史上重要的两个任务类型,农民与乡村的关系也是文坛上不能忽视重要课题。《白狗秋千架》和《黑骏马》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都采用了归乡模式的叙事策略,但两者最终的归乡结果却差异很大。差异背后,是作者对于乡土、故乡的不同寻根姿态。

以上位同学从多个角度解读作品,既有人物形象,也有归乡之感。内容也是丰富多样,既有诗歌的解读,也有小说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文学研究角度,值得各位同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