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十二五”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本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发展现状,确立“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本中心建设围绕国家和辽宁省社会发展战略,在文艺与文化领域充分发挥我中心专业人才集中、研究条件优越、思想理论资源丰富的优势,针对国家特别是辽宁省文艺与文化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高水平的研究,探索高等学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新途径、新方式,为党和政府确立文化与文艺发展战略、制定文艺政策、开展文艺工作等提供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咨询意见,组织文艺与社会发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对文艺现象的批评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艺与文化建设,在为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思想、理论服务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协调发展。
二、建设目标
文艺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在文艺的基础理论研究、为社会文艺事业发展服务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逐渐成为受到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文学艺术联合会、辽宁省作家协会、辽宁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等文化领导机关和专业团体重视的研究基地。在此基础上,本中心将继续努力,全面建设成为在辽宁省文艺与社会发展研究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平台,在全国有特色、有影响力的高水平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1.科学研究
依据以上所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在以下几个研究方向和领域开展研究:
(1)文艺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这个研究方向为基础理论研究,为正确认识与把握文学艺术生产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开展文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十二五”期间将在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联系中国文艺发展现状和实践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展开研究。研究的重点内容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批评理论研究的进展。围绕这个中心课题,组织基地成员和文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开展子课题研究,以期取得在全国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全面梳理出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思想、理论嬗变的轨迹,为在新世纪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体系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与此同时,继续研究在中国处于转型期的文化背景下,文学艺术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又能够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为促进社会发展发挥作用。这一研究包括:关于文化与文学关系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关系的研究;关于文学艺术思想理论生产的研究;辽宁文学艺术生产机制的理论研究;关于文学艺术创作的理论研究(小说、诗歌、散文、书法、绘画、音乐、影视等等);关于民间文艺和通俗文艺的理论研究;关于文艺批评理论研究。
(2)辽宁文化与文学研究
A.辽宁传统文化与文学研究
在为社会发展服务过程中,特别是在社会文化与文艺事业发展过程如何发挥古代文学专业教师的作用,本身即是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从历史上看,辽宁文化和文学在整个中华文化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和特色,一是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辽宁和东北地区一直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因而形成了多民族文化的特色;三是在历史上,特别是明、清及近代以来,辽宁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和文学特色,比如具有满族浓郁特色的辽宁民俗文化,比如《红楼梦》及曹雪芹、高鹗的文学成就,以及众多的文学、艺术成就,都给辽宁传统文化和文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课题。 “辽宁传统文化与文学研究”这一研究方向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对本地区文化进行梳理,进而为形成辽宁特色文化和文学品牌服务。“十二五”期间在这一方向的研究拟侧重于如下一些课题:①辽宁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建设;②《红楼梦》与辽宁传统文化;③辽宁传统民间文化与当代通俗文艺创作研究;④辽宁古代作家作品研究。
B.辽宁近现代文学研究
挖掘辽宁文艺资源、揭示辽宁文艺创作的经验与传统。辽宁的近现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萧军、罗烽、舒群、白朗、端木蕻良、马加等东北作家就活跃在辽宁文坛上,形成了东北作家群。但是,东北的近现代文学研究在国内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研究和阐释,在全国仍然处于被遮蔽的状态,需要我们本地的学者进行系统研究。在此方向上,将对东北地区,特别是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地区的近现代文学开展研究,揭示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史中辽宁文学界的贡献。
C.辽宁当代文学研究
辽宁省委宣传部高度重视辽宁省文艺理论和文艺思想建设,提出以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建设为重点引领文艺事业的发展的要求。本中心将把文艺批评理论研究、文艺批评实践为研究的重点之一,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研究辽宁文艺创作,积极开展文艺批评,总结、发现和阐述辽宁文艺实践中形成的新经验,批评其存在的局限和问题,直接推动辽宁文学创作与批评,促进辽宁文学事业的发展。
本方向研究在文学领域,全面评估辽宁当代作家创作状态、辽宁当代批评家的批评状态,引导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向全国最高水平努力,向全国推介辽宁作家和作品,逐渐形成能够在全国文学界有重要影响的辽宁作家群和批评家群。在文化建设领域,通过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想的传播,引领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使先进的思想文化通过美学的方式传播。“十二五”期间将围绕这一方向展开大规模的研究,形成一批有影响的成果。
D.辽宁儿童文艺研究
本中心在儿童文艺研究方面有雄厚的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力,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队伍,充分发挥我中心的理论研究优势,也是本中心的应有之义。并且辽宁省是儿童文学生产的大省,通过儿童文艺理论与批评,使辽宁省成为我国儿童文艺生产的强省,是本中心的研究目标之一。“十二五”期间本中心将集中相关研究队伍重点研究辽宁儿童文学创作与儿童电视剧创作的课题,为创作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3)辽宁文艺产业研究
当前,我国正在探索文化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途径和方法,社会的发展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急需知识、理论和人才的支持。文艺产业的发展问题同时也是辽宁文艺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中心承担着辽宁省委宣传部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任务,拥有一支研究能力强、成果丰富的研究队伍。“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应社会发展实践中的这一需求,开展专题研究将重点研究下列课题:“辽宁文艺产业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考和策略研究;文艺品牌与本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关系;辽宁省文艺资源的地域特色及其深度诠释;文艺生产的组织建构和发展逻辑;辽宁省现行文艺体制的评估与文化管理的体制创新问题;辽宁省文艺内容、文艺形式、文艺生产手段和传播方式的创新研究;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的健全建设问题;文艺消费与城市化进程;发展文艺产业与构建和谐辽宁。
在“十二五”期间,本中心努力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省教育厅、省社科联项目35项,在各个方面上形成系列研究成果。拟在省以上刊物上发表研究文章170篇以上,其中核心刊物70篇,出版著作、教材等18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精品教材与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培养出优秀的硕士生、本科生600人以上,对国家、地方的文艺事业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发挥积极的作用。
2.人才培养
“十二五”期间,本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继续探寻合规律的人才培养方式。
一是要通过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术队伍。以项目的方式组织基地成员、文学院专业才是和省内学者研究文艺实践中提出的重大课题,在实践中培养高水平的专家、学者,使其在国家、省市同领域中知名学者,发挥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的作用。努力使基地成员、文学院才是做到全员参与项目研究。
二是通过组织研究生、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的素质。“十二五”期间将引导研究生、本科生在学位论文选题、文艺现象研究、辽宁地域文艺研究等方面形成集团性队伍和取得团队性研究成果,培养一批在文艺与社会发展研究方面、为社会的文艺与文化事业发展服务方面的专业队伍。
三是要通过文艺批评,以先进的理论与正确的观念引导文学艺术家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使辽宁文艺创作与接受获得较及时的思想理论和文艺批评,宣扬他们的先进经验,培养他们的先进意识,使辽宁的文艺创作和文化带来发展达到更高的水平。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努力,形成一支以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中青年学者、研究生、本科生各个层次构成的,以辽宁文学为研究方向的学术团队,促进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
3.学术交流
“十二五”期间,本中心的学术交流将在五个层面展开:
一是主办全国一级学会的学术研讨会。2012年将主办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届时全国从事中外文艺理论研究与教学的学者将在本中心展开学术讨论和交流。在“十二五”期间,还将积极举办国际性学术交流、省级文艺与文化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使团体性学术交流向更广的范围发展。
二是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本中心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将在2011年邀请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文学理论首席学者、北京师范大学童庆炳教授,全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首席学者、中国人民大学陆贵山教授,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赵敏俐教授等一批国内知名学者前来本基地开展学术交流。
三是开展辽宁文艺现象研究,包括作家作品、创作群体、文艺思潮等方面的学术交流,通过举办作家作品研究座谈会等方式进行交流。本中心将与辽宁省作家协会、辽宁省文联、辽宁省社科联、《辽宁日报》社、沈阳作家协会等文艺与文化领导机构协作召开各种以辽宁文艺事业发展为中心议题的学术研讨会。
四是本基地成员参加国际国内各级学术会议和学术访问,实现对前沿学术动态的掌握,使本中心在学术领域达到先进水平。
五是充分发挥本中心学术平台的作用,为辽宁的文艺研究学者和文学艺术家在本基地开展查阅资料、开展研究、座谈访问等交流活动提供优质环境与条件。
4.咨询服务
本中心将继续建设辽宁文学资料库,“十二五”期间将实现最终建设成资料齐全、功能完备的辽宁作家、批评家的创作和学术研究成果的资料库,尽可能做到同时拥有纸质与电子资料两种形式,便于查询。在此基础上,为辽宁省乃至全国研究文艺与社会发展课题的学者、文艺工作者提供咨询服务。
“十二五”期间,本中心将努力建设成能够为社会文艺与文化领导机构提供政策咨询服务的基地。特别是在文化与文艺体制改革、辽宁文化与文艺大繁荣大发展、辽宁文化产业建设与发展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和批评成果。
“十二五”期间,本中心的学术带头人将积极发挥组织和领导作用,在学科建设、队伍培养、项目审议、课题选择等方面协助文化与文艺领导机构完成规划与实施工作。
三、探索新型的基地管理机制
1.根据辽宁省教育厅相关政策,“十二五”期间,本中心将继续依托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做好基地的管理工作,并且在实践中探索新型的基地管理机制。中心管理继续采取学术带头人负责制的管理模式,由学术带头人担任中心的主任委员和各研究所的所长,形成学术带头人领导下的各层次的学术梯队。
本中心实行主任委员负责制,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全面实施基地建设方案;实施学术发展规划;制定并执行内部管理制度。
(2)负责聘任副主任及专兼职研究人员。
(3)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筹集和批准使用经费。
2.本中心设立学术委员会,指导中心学术研究。学术委员会由各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及部分骨干教师组成。主要职责:制定和修改学术委员会章程;审议研究基地的学术研究方向及中长期研究发展规划;拟定年度研究项目指南;参与重大项目和其他开放研究课题的评审;对重大课题经费的合理使用提出建议并监督。
3.本中心实行人员流动机制,无论专兼职人员均打破终身制,由主任根据教师参与课题情况聘任,保证中心项目在竞争的环境中开展,既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又形成竞争的机制,保持中心的活力。
4.“十二五”期间,本中心的科研管理也力争达到规范化、制度化。中心的运行采取以项目带动基地学术活动的方式。中心科研项目的选题必须符合基地的总体研究方向和各个方向的基本目标,由中心统筹研究项目的结构与主持人,实行主持人负责制,项目的分工、进度、结题、质量,以及项目经费的管理均由主持人负责,中心以目标管理的方式考核项目的进展和质量。中心鼓励成员取得横向联合项目,积极扩大研究队伍和课题,横向研究项目由联系人担任主持人,中心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提供研究条件。
5.“十二五”期间,本中心将积极探索在当前条件下做好刊物建设的工作,经过循序渐进的发展,努力办成信息交流及时、学术水平高、特色鲜明、影响力大的基地刊物。
四、继续加大人员与资金投入力度
本中心依托文学院师资队伍,在职称、学历、学缘、专业、年龄等方面拥有一支专业水平高、结构合理、责任心强的研究队伍,在“十二五”期间,中心将努力以项目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基地建设中来,每一专业方向均保证有较充足的项目和较多的人员参与。在设备、资料建设方面将投入较之基地建立以来更大的力度,保证基地建设能够在较优质的环境中开展。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文艺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文学院代章)
2011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