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研究生“新绿”学术沙龙系列活动简报之五十一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10-09   浏览次数:405

9月25日,文学院学术交流会于图书馆一楼写作指导空间进行。本次交流会的主讲人是来自16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陶慧、刘丞、孙诗源、张超四位同学。

陶慧同学的报告题目是《浅析鲁迅与柔石笔下的“返乡”模式》,她主要从处于相同时代背景下的鲁迅的《故乡》与柔石的《二月》这两部作品出发,深入发掘两篇文章中所蕴含的独特的“返乡”模式的特点。在报告中她首先以横向的角度切入,分析在同一时期鲁迅与柔石之间的创作互动与影响。然后又从纵向的角度穿插不同时代的作家之间关于“返乡”主题所存在的差异。最后分析出鲁迅的“怀乡”模式对于柔石创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刘丞同学的论文题目是《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首先她大致介绍了贾平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接下来刘丞从贾平凹的《老生》、《带灯》和《极花》中分析贾平凹所创作的女性人物形象,剖析陕北社会中的女性地位,认识生活中的贾平凹的同时,也展示贾平凹小说中的内心世界。最后她分享了贾平凹的自评“知识改变命运,文学丰富人生”,以此激励同学们努力进行学术研究。

孙诗源同学的报告题目是《中国女性作家的代表作之一—<一个人的战争>中的物化倾向于主体倾向》,她以女作家林白的作品《一个人的战争》这篇文章出发,具体分析小说内容来关照林白的“女性主义”,并与同学们分享在林白的小说中,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在于女性主义这一具体思潮中所存在的实际距离,启发同学们要存在怀疑精神。

张超同学的论文题目是《徐则臣与他的<耶路撒冷>》,张超同学首先介绍了作家徐则臣的人物生平和代表作品,接下来从“70”后写作、出走世界、回望“花街”、人性救赎和小说结构五个方面为同学们具体解读了徐则臣的创作特点和《耶路撒冷》这部小说的意义与内涵。

以上四位同学通过作家及他们作品和同学们交流了各自独特的见解,并表现出他们所具有的对于学术研究的质疑态度,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也希望同学们对于学术存在一种敬畏之心的同时也要抱有怀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