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文学院学术交流会于图书馆一楼写作指导空间进行。本次交流会的主讲人是来自16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李松、吴芮瑶、张晗、刘帅珂四位同学。
李松同学的报告题目是《战争的遗孤,命运的弃妇:浅析白先勇笔下的贵妇形象——以<游园惊梦>、<秋思>为例》,她以细读的方法分析白先勇小说中的贵妇形象,通过对文本的解析和阐释来揭示白先勇笔下贵妇形象的特征及其背后的意义。女性形象在白先勇的作品中尤为重要,他用不同于一般男作家的独特视角来观察女性形态,揣摩女性心理,加之自身凄婉阴柔的文风,使得他描写女性时流露出来的尽是对女性悲惨命运和生存境遇的关注、同情、怜悯。
吴芮瑶同学的论文题目是《成长困境中的青春书写——以双雪涛的<安娜>为例》,她以《安娜》这本小说为基点,从时代的“聋哑人”、对现存制度的反抗和不同阶层生活状况的书写三个方面对双雪涛的作品进行分析,她认为双雪涛书写中既有通俗小说的情节模式,同时也具有纯文学的写作特征,具有俗雅融合的青春书写模式。
张晗同学的报告题目是《水的生命隐喻与文化象征意义——从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看汪曾祺的人生态度》,该报告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借助“水”这一意象,表达汪曾祺先生对其酸甜苦辣人生的态度。报告主要分为四部分,首先对汪曾祺的作品题目进行了细读,接下来三部分分别讨论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对于汪曾祺创作的影响。
刘帅珂同学的论文题目是 《独幕剧场景的多声部祭悼——汪曾祺<八月骄阳>的叙事策略》。首先她大致介绍了《八月骄阳》的故事梗概,然后从独幕剧、人物对话、人物的文化身份等角度来对文本进行解读,以此种叙事策略来分析汪曾祺对于文革题材的另类演绎,她认为汪曾祺运用了一种多音齐鸣的手法寄托了对于亡灵的哀悼,并以这样的叙事策略完成丰富主题的演绎,在所有文革题材的小说中独树一帜。
以上四位同学通过专业的学术角度和同学们分享了各位作家的创作,表现出了一种严谨的研究态度,也启示我们应该更加认真的研究作家作品,并能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