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芳芳
10月17日,文学院学术交流会于图书馆一楼写作指导空间进行。本次交流会的主讲人是来自16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郜苗苗,李宇驰,张静,刁秋实四位同学。
郜苗苗同学的论文题目是《浅析余华小说中的“父亲”情节》,作家余华在蓬勃的当代文学史中稳健的占据着一席之地,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就凭借着独树一帜的先锋姿态踏入文坛,以其暴力美学构筑了独特的艺术天地,无论是高超的创作技巧还是充满人性的叙事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其创作中,对于父亲形象的描摹却并未笔耕不辍,并且以变化的形态呈现出来,这也反映出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创作理念的演变和人生态度的转换。郜苗苗同学从三个父亲形象入手给我们具体展示了余华小说中的父亲形象的不断变化。
李宇驰同学的报告题目是《内外兼修——透视琼瑶成功的重要因素》,自从琼瑶于1963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之后,言情文学从此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类型在台湾通俗文学中脱颖而出,琼瑶也自此在台湾火了起来,一直就以不灭之势在台湾持续着一股热潮,整整二十年,琼瑶创作了50多部小说,而几乎每一部都被搬上了荧幕,拥有众多观众,因此,她被称为“名满港台”,“誉满东南亚”的小说家,可以说,琼瑶的小说已经对台湾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那些被小说改编成的电影则在当时带来了一阵旋风,荡气回肠,精彩绝伦,赚尽亿万中国人的爱与泪,那些因扮演琼瑶小说中角色的演员,也红遍了东南亚。随着80年代琼瑶和她的小说被介绍到大陆,内地也开始逐渐兴起了“琼瑶热”,无数善良的读者被其征服。90年代,琼瑶小说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势头,李宇驰同学从琼瑶作品文本的诗意特性、市场动向与读者的心理需求以及作品的商业化模式操作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发现琼瑶之所以成功不仅源于作品本身即文学内部的魅力,同样,文学作品外部的种种因素也是决定一个作品成败的关键。
张静同学的论文题目是《繁华下的平庸——论刘若云小说的城市文化书写》。城市文化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在20世纪30、40年代的天津,刘若云为我们书写了他的城市记忆与想象。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下,表达了刘若云对于传统“乡土”天津城的怀念与认同。刘若云以史实之笔再现了社会百态生活,书写了地域性极强的城市文化。张静同学从:站在贫民立场书写平民文化,传统的曲艺文化与城市性格,码头文化及民俗文化的记录三个方面入手,为我们具体阐释了刘若云的城市文化书写。
刁秋实同学的报告题目是《诗意与狂放——浅谈<裸地>中的乡村世界》。葛水平的长篇小说《裸地》打造了一个别具特色的乡土世界——暴店镇,在小说中她既表现了暴店镇的诗意美好、农民的踏实勤恳,又在平和静穆的背后展现了农民的疯狂与放纵。在诗意与狂放的交织中暴店镇就成为富有葛水平特色的乡土世界。刁秋实同学就以作品为例,为我们具体介绍了葛水平的诗意与狂放并存的乡村世界。
以上四位同学从多个角度解读作品,既有人物形象,也有地理位置。内容也是丰富多样,既有乡土文学,也有港台文学,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文学研究角度,值得各位同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