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文学院学术交流会于图书馆一楼写作指导空间举行。本次交流会的主讲人是来自17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孙冰倩、梁雨萌、宋亚杰、刘雨四位同学以及来自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陈晨同学。
陈晨同学的报告题目是《论“楚辞”文化对苏轼叙事纪游散文创作的影响》。陈晨同学从怀疑精神的提倡、自然哲理的感悟、宁静豁达的表露、经国济世智慧的关注四个方面详细的阐述了苏轼的叙事纪游散文对“楚辞”文化的继承。
孙冰倩同学注意到有些汉字的形体相似度非常高这一现象,因而对形似字的演化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所做的报告《浅析两组相似汉字的形成过程》,以“戈、戊、戉、戌、戍”和“巳、已、己”作为具体例子,不仅详细的对比了这两组字从甲骨文到标准宋体的字形变化,还深入的探究了字义上的变化发展,最后总结出导致某些汉字字形相似的原因。
梁雨萌同学所报告的题目是《汉字的字形变化》。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在三千多年漫长的时间里,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梁雨萌同学重点分析了汉字偏旁化所经历的异化与同化两个定型过程,以及汉字体系发展演变中最为显著的声化变化。
宋亚杰同学的报告题目是《<孟子•梁惠王>同义词研究》。宋亚杰同学不仅从同义词辨析的角度分析了《孟子•梁惠王》中使用的同义词,还对同义词的修辞效果以及同义词对汉语词汇的影响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刘雨同学的报告题目是《法律裁判文书中的同义词(语)研究》。刘雨同学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对法律裁判文书中的同义词(语)从意义、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它们之间存在的细微差别并以法律裁判文书的特殊视角加以总结,归纳出法律裁判文书使用同义词(语)时应遵循的原则,并对实现法律裁判文书表达上的简明贴切、客观庄重和严谨规范提出了若干建议。
以上五位同学的精彩报告,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厚底蕴还让我们领略到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苏轼作品中的楚辞神韵、文字演变中的精彩片段,古今汉语中同义词语的碰撞激荡……无一不深深吸引着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