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研究生“新绿”学术沙龙系列活动简报之七十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05-24   浏览次数:205

文学院学术沙龙交流会于5月22日,在图书馆一楼写作指导空间举行。本次交流会的主讲人是来自17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刘欢、郭爽、谭静、崔宇航和张晓慧五位同学。

张晓慧同学的报告主题是《以色列中小学教育》在她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以色列自建国以来,一直都是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坚定地走“教育立国”之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 其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 中小学教育更是颇具特色, 如注重教学手段多样化, 重视技术教育, 强化灾难教育,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灌输宗教教育等。借鉴以色列中小学教育的成功经验, 有利于推进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刘欢同学的报告题目是《中韩教育对比的思考》刘欢同学认为:韩国有着重视教育的传统,目前是全世界识字人口比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面对这样的国家我们不禁发问:“韩国的教育是怎样的呢?对比中国又有哪些不同?”接下来她就相同的学制和起点、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两国对待中考的不同态度、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情况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令大家受益匪浅

郭爽同学的报告主题是《浅谈中国文化符号对传播中华文化的差异及影响 ——以中国文化符号“龙”、“汉字”、“茶道”、“长城”为例。在郭爽同学的报告中,她提到:中国文化,一部分是中国的各种文化符号,例如剪纸、乐器、饮食等等,还有一部分是中国精神、内涵等更深层次的内容。前者是浅层次的文化传播,停留在符号表面。而后者是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层面的传播。

她的报告主要分析研究“龙”、“汉字”、“茶道”、“长城”这几个代表中国文化的文化符号在海外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路径、传播方式及各自的效果。我们在文化符号的对外传播中应该重视文化之间的差异,充分了解了不同文化后,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选取正面的具有发展意义的文化符号进行传播。

谭静同学的报告题目是《浅谈汉语国际教学中的文化传播。在谭静同学的报告中,她提到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国之间逐渐变为一个共同体。各国之间为了能够深入的发展与合作,通晓合作者的语言是必要的方式。对于中国来讲,汉语不单纯的是一门语言,它更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载体。在当今世界各国已然形成了“汉语热”的潮流,以此为契机通过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来传播中国文化,有利于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深入认识。与此同时,文化传播的策略更值得我们深思。

崔宇航同学的报告主题是《浅析中国文化符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文化符号教学是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汉语教师可以通过文化符号的教学实现中国文化的展示,汉语学习者也可通过文化符号的学习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中国文化。

崔宇航同学以文化符号“儒家文化”“书法艺术”“国粹——京剧”为代表,浅析了它们作为文化符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汉语学习者了解中国文化而发挥的作用。通过文化符号教学让汉语学习者能够真正通过中国文化符号便能把握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

以上四位同学精彩的报告,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非常有价值的学术报告,让我们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国优秀文化如何传播得到了更深层次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