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的与未完成的——许耀义
发布人:团委审核  发布时间:2021-11-14   浏览次数:39

完成的与未完成的——许耀义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叫许耀义,文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目前保研至山东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很幸运能够代表学院参加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又能以一纸文字的方式把自已的参赛感悟以及对教师工作的认识和大家作以分享。

一、热情与责任——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在参赛篇目选择上,选择讲授《阿Q正传》这篇课文的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在大三下学期去省实验中学的经历,因为启蒙与教育总是息息相关。对我而言,那一段实习的经历是宝贵的。那时的我刚刚步入学校,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充满着可能性。我欣喜地看到,许多老师他们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在课堂外与学生亲密的互动。而我自己认真准备的课程,也在实际中得到了幸福的回报。对于我提出的问题,学生们畅所欲言,一个又一个带着自己鲜活思考的答案在课堂中出现,一个学生的回答激起了另一个学生的思考,一种答案呼唤着另一种问题的出现。“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只有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才不会沦为空话。

(实习授课时的课堂)

责任与压力总是同行,在感慨“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同时,我也接受了教师需要在承受着许多光辉背后的“重量”。我见过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见过负责的老师也会在课后困惑是否哪里出了问题,见过最激情的老师也会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喟叹。教师这个职业注定是一份“修己渡人”的工作,需要你带着真情投入、肩负压力前行,这些,都是我们走向未来可能要面对的现实。

记得在实习结束后,辽宁省实验中学的一位老师对我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她对我讲:

教育不是一帆风顺的,你很可能会面临一次又一次失望,一次又一次迷茫。如果在你经历过这一切后,还没有被打倒。还能够面对这个世界说,我还有热情,那个时候,你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我希望自己在二十年后,能够对这个世界说,我还有一分最后的热情。

二、喜悦与煎熬——如何讲好一堂课

在参加比赛的准备过程中,我的教案修改了六七遍,当众讲授的次数不下二十遍。我总在思考:在删改的过程中,在反复的讲授中,我学到了什么?一个模糊的答案现在变得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备课的过程是发现的过程,而讲课的过程则是切磋与磨砺的过程。我隐约记得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里看到的一件小故事。

一位平凡的老教师在众人面前讲授了一堂精彩的课,掌声雷动。旁听的老师问她是如何做到的。她回答说,“我是用一生来准备这一堂课”。

我还记得我当时初读这个故事时的感受:“没有人是用一生来准备一节课的,要是多上几节课的话,人活一辈子,怕是还不够用。”但是,当我现在回忆起这个故事时,我又觉得,说这句话的人是真诚的。也许换一个顺序来说会更好。“这一堂课我是用一生来准备”。

正如在我们心理学课堂上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观里所说“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我想再补充一句,教师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我们是运用我的全部能量与文本碰撞,与思想对话,摩擦出吱吱的火花,而把这火花传递给每一位孩子。当我思考《阿Q正传》的时候,头脑里面翻涌的有我、有指导老师、也有鲁迅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对于文本、对鲁迅、对时代、对当下等各种角度的理解。我带着匠人的小心,生怕把知识要点讲错,也带着主体的心态,去感受着字里行间的新奇,争取有一点小小的自我见解。

无论是讲好一堂课还是做好其他的事情,都是打磨出来的。成长是需要枯燥的重复的,精彩的想法离不开一次又一次“实验”。对《阿Q正传》这篇课文的设计,是从王晓霞老师的美妙课堂、郑玉财老师的磨课活动、学校组织的师范生技能比赛、学院田家炳杯院内选拔赛的一次次磨炼中,得以呈现。还记得国庆期间,一次次与郑玉财老师交流对《阿Q正传》的新想法、新点子,最终敲定,从阿Q周围的关系入手准备一节课。

(备课的一角)

在这次备赛过程中,俗套地说“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张冬梅老师、巫晓燕老师、杨晶老师、王家勇老师等各位老师对我的教案提出了富有价值的建议,曹佳琳学姐与我“同课异构”、谢雨晴学姐深夜帮我录制视频,还有许多给予我帮助的各位同学,在此真诚地道一声感谢。

三、自省与期许——未完成的自己

田家炳杯是三等奖,一同尘埃落定的还有同课异构的结果、保研的结果,它们可能不是最好的结果,但也不是最糟糕的结果。对我而言,真正重要的是在备赛中受到的磨砺与帮助,这是一个比结果更加重要的过程。它也帮助我,完成生命的又一次聚合。在陈嘉映先生的书中我记得这样一句话,“区分一件事是否功利,便在于这件事的结果在全部中所占据的比例有多少”。结果重要,但也没有那么重要。这都是生活。

比赛已经结束了,但是生活还没有结束。为了理解课本,我走了进去,在反反复复的谈论阿Q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在“成为”阿Q,我看到了我生活中一个个没有画好的圆。成为教师,对我而言,它还处于一种未到达终点的旅程,我还在路上。

(一次寻常的日出)

最后还是一点我对于教育的浅薄理解与期许:

教育是影响。在影响别人之前,我们先要寻找自己。

教育是陪伴。这意味着先要学会陪伴自己度过内心的黑夜。

教育是勇气。是面对客观的困难的勇气,是面对不完美的自我的勇气。

教育是爱与等待。成柳与栽花都需要爱的播撒与等待。